top of page
關於浸水營古道

一條路可以體驗台灣四百年。他是浸水營古道。
這是宿命必然結果。力里部落因有浸水營古道,四百年來世界大事皆受影響。已故屏東大學教授高業榮其研究結果曾表達:「只要力里大社賦予安全,不致有太大的危險,其他族群先掌握力里大社才能維持道路平安通行」。
從荷治以前,沿線的部落群,從最西段的歸化門社遺址開始,他有可能是四百年前最大的排灣族部落,曾出土國寶【雙面石雕】(目前存放於台大人類學博物館)。部落傳說,荷治時期之前,台灣海峽曾有龍蝦大軍上岸,族人四散後,大都循著古道抵達早已有人居住的力里社,因此人口大增。其後,南遷建立古華部落群、往東創立茶茶牙頓部落群及出水波部落群,總計超過十餘個部落,統稱力里系部落群,族人早已為古道做好基礎。
進入文字紀錄年代後,曾經紀載,荷蘭人淘金、卑南族與平埔族聯姻、平埔族大東遷、清朝開山撫番(浸水營古道前稱三條崙古道)、南番抗日事件,都發生在這條路上。
然而,大自然的生態才是主角。太平洋與台灣海峽與巴士海峽三洋水氣於此交會,衝撞出全世界種類最多的蕨類與台灣原生物種,包括活化石之稱的穗花杉林、台灣原生杉。同時,也是南台灣知名的山林有機蔬菜產地。
浸水營古道像是力里部落的文化母體環境,更像是台灣幾百萬年來的生態人文時空膠囊。循路,找到我們的過去,重新認識自己。
bottom of page